「關渡學」熊本落地1/ 台積電、北榮、陽明交大打造宜居城市
7月17日下午,在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張淑芬帶領下,陽明交大校長林奇宏、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前往台積電熊本廠所在的菊陽町,與熊本大學及日本國立長壽醫療研究中心的專家共同交流討論,參與者包括熊本大學校長小川久雄與副校長、附設醫院院長平井俊範、生命科學研究部長等人,還有台灣在熊本大學任教的教授鍾宜錚與兩位台灣學生、日本國立長壽醫療研究中心理事長荒井秀典與研究所所長櫻井孝,還有菊陽町長吉本孝壽。
陳亮恭在關渡以「健康長壽宜居社區」為目標推動「關渡學」,是過去十年北榮與陽明交大針對高齡醫學研究成果的具體實踐,以關渡社區五萬五千人為主體,設立「關渡學苑」與「益智學堂」,結合社區資源,透過整合資通訊科技與人工智慧,讓科技應用融入社區與醫療照護。陳亮恭特別介紹關渡醫院的「TIGER」社區導入經驗、與台積電合作的模式,如何在共同價值下,結合數位科技應用,推動健康長壽社區。
在北榮與陽明交大近十年努力的旅程中,由張淑芬領軍的台積電慈善基金會,一直是低調但穩定的支持力量。今年四月,由北榮與陽明交大舉辦的高齡醫學交流研討會,台積電慈善基金會分享「三角模式」,獲荒井秀典激賞,經密集討論,敲定此次合作。陳亮恭補充,台積電推動這些活動,並非單純透過企業捐款表達對社會的關懷,而是花費更多精神與人力、物力,與合作單位共同探索現況缺口、規畫具體做法,並號召更多企業共同響應,讓善心能與所有夥伴一起串聯而具體落實。
「關渡學」熊本落地2/ 盼縮短熊本長者不健康餘命
由台北榮總與陽明交大推動,並在關渡醫院實踐的「健康長壽智慧宜居社區」模式,將於日本熊本長期落地推動。熊本大學教授山縣和也指出,相較於日本全國,熊本長者較為長壽,卻不甚健康,男性不健康餘命9.7年,而女性12.6年,需要長照的高齡民眾達20%,需要有類似台灣「TIGER」計畫的社區介入,有效縮短不健康餘命。
日本是有名的長壽國家,高齡人口近三成,各項醫療長照與福利措施都是台灣政府與民間學習對象,如今台灣模式於日本落地,如何實踐與具體內容令人好奇。陳亮恭表示,整體而言,日本很多值得我們學習,台灣在高齡醫學領域的研究量能與日本有一段落差,但北榮與陽明交大的發展成果一直受到日本學界讚賞。
北榮與陽明交大於2021年發表於頂尖期刊「Lancet Healthy Longevity」的「台灣高齡整合照護模式(Taiwan Integrated GERiatric Care,簡稱TIGER)」,領先日本在國際間的成果。陳亮恭指出,台灣團隊從單一照護模式發展走向社區全面導入,加入數位科技,這些創新發展領先日本,而結合企業資源,共同創造社區價值,與大學及企業社會責任緊密結合,發揮學研單位與企業的社會的價值與責任,這是日本想要了解並學習的重點。
「關渡學」熊本落地3/ 北榮院長陳威明:「Just do it」
台北榮總與陽明交大合作高齡研究,近三年在關渡醫院實踐的 「台灣健康長壽社區模式」即將隨著台積電的腳步,在日本熊本落地。台北榮總院長陳威明表示:「這是好事,爲台灣爭光。」並予以全力支持。
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此行出發至日本之前,曾向陳威明報告。陳威明說,對於陳亮恭至日本推廣「健康長壽智慧宜居社區」,他深表肯定,並向陳亮恭說:「Just do it」。台日強強聯手,增加彼此友好之情,同時還能照顧從台灣到日本工作的國人,他樂觀其成。這次由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張淑芬帶領團隊,北榮也心存感謝。
台日合作可追溯到2015年,在陳亮恭努力下,整合我國三個高齡研究機構與日本國立長壽醫療研究中心簽訂研究合作,強化台日高齡研究平台的量能。
「關渡學」熊本落地4/ 台日星將組西太平洋健康長壽聯盟
「關渡學」過去三年吸引日本國立長壽醫療研究中心、東京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與美國伊利諾大學來台交流,獲得國際間廣泛重視。台灣團隊從單一照護模式發展走向社區全面導入,加入數位科技,結合企業資源,共同創造社區價值,與大學及企業社會責任緊密結合,發揮學研單位與企業的社會的價值與責任,這套模式吸引許多與台灣一樣面臨高齡挑戰的國家 。
陳亮恭說,台灣與日本、新加坡,共同發起的西太平洋健康長壽聯盟,將把台灣推動健康長壽的TIGER台灣模式,結合國際企業的科技實力,推動社區的具體實踐,讓具有相似人口高齡化趨勢與文化背景的國家,都能將學術研究轉換成為民眾用得到的服務。
陳亮恭指出,台灣模式的國際影響力來自於學術成果,日本與新加坡的國際學研實力均屬已開發國家的領先群,透過堅實且頂尖的學研成果,才能讓台灣帶領已開發國家共同前行,團隊多年來累積國際學術影響力,也願意在學術交流之餘走向深化合作;透過台積電的企業文化與長年對社會議題的關注,加上深厚的國際影響力與企業量能,更能將台灣各項優勢成果帶入世界舞台。
以上內容摘錄自聯合報/記者沈能元的報導,原文請見: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8104008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8104010